近年 DSE 中文卷二的出題模式開始有所轉變,開放式題型漸漸走入大眾視野,成為不少考生的選擇,2017年的「足印」和2021年的「隱藏」均是開放式考題的例子*🙌 然而,記描抒題型仍然是寫作卷的主流,從2022年的「校服的自述」中可見一斑🐾
作為傳統典型的記描抒題目,2013年的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雖然是年代相對較久遠的考題,但是它亦有着許多值得參考學習的地方💪因此, hkdsegayau 小編特意整理了與審題和取材有關的小心得,同時亦準備了深化題意的小技巧,希望可以幫助同學熟習此類常見題型!😎
(*:不知道甚麼是開放式題型嗎?那麼這篇「足印👣」的分析你絕對不容錯過👉【足印】2017 DSE 中文作文題解、取材分享(附同學常見失誤!))
1. 2013 DSE 中文作文題目: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(第一題)
「我曾參與一次活動,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,明白到『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』這道理。」
根據以上描述,試以你的經歷和體會,寫作一篇文章。
2. 題解👀
2.1 活動➕經歷💃🕺
在審題的時候,我們一般將題目簡單拆分為「取材」與「立意」兩部份✌️顯然而見地,「曾參與一次活動」就是考評局的指定素材了。考評局於教師會議簡報中提及到以下四個寫作要求👇:
🔹 僅參與一次活動
🔸 必須是該次活動的經歷
🔹 第一人稱
🔸 取材自生活中常見、真實的場景(較易引起共鳴🎶)
2.2 覺醒➕體會💭
「覺醒」是「起承轉合」四部曲中的「轉🔄」,要注意的事項不多,小編要提醒大家的只有三點:
🔹 覺醒須從心而發、由己覺察(若經旁人提點張力略嫌不足🫡)
🔸 覺醒後處事態度須有所轉變
🔹 合理順暢地鋪排「覺醒」(避免轉折及下文的反思突兀)
而「體會」即文章的「立意」所在,說來複雜,詳見以下小編就教師會議簡報整理的3️⃣大要點:
✅ 對待人處世之道作出反思
✅ 體悟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中華傳統智慧
✅ 體現人立於天地之間的情與義
「搞乜啊😵情與義都出埋嚟?」在這裏讓小編也開誠佈公一遍吧,事實上當小編看到這些要求時,亦不禁有些不知所措🥲但是冷靜過後就不難發現,實際上同學們要寫的只有以下兩點👇:
🔹 從經歷中覺醒後明白到的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
🔸 針對人生價值、文化思想的個人感受、省察
簡而言之,大家可以視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為主菜,而個人感受等則為副🙌對這個道理有深切的體會以後,附以獨特的文化、人生哲理的反思,「體會」的部份則足夠具體完整!🫶
2.3 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😊
相信同學們從小到大也一直被長輩們耳提面命,教導着處世須為人設想、成為一個體貼友善的人👦🏻👧🏻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意思不言而喻,但是不知道大家清楚這句膾炙人口的諺語的出處嗎?
🔸 出處:《論語.衛靈公》
🔹 釋義:自己不願做或承受的事,切勿施加在他人身上
🔸 背景:子貢向孔子請教「可以終身行之」的「一言」(人可以信守終生的話)
🔹 深層含意:
- 孔子重「仁」🟰「忠」➕「恕」
- 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🟰「恕」的外在表現 🟰「推己及人」
- 只要尊重、包容他人,具同理心,並時刻恪守這句話,有自我克制的反省
✅ 體現出「仁」的一部分
3. 取材分享✍️
看完以上的題解,了解題目要求之後,就該進入「取材」的部份了✨沒有寫作靈感嗎?不要緊!小編特意整理了下表,希望幫助也許正一籌莫展的同學們💪
活動經歷💃 | 覺醒體會💭 | |
例子1️⃣ | 學校安排自己到獨居老人家中派發「福袋」、作義務探訪。到訪前只覺事不關己,卻在與老人交流過程中得知其孤獨:老伴離世、與子女關係疏離,深受觸動。 | 不忍自己、自己的父母的未來如此孤寂對「孝」的定義出現轉變:供養父母三餐不等於孝道決心日後多關心身邊人 |
例子2️⃣ | 課外活動是參與清潔郊野公園。出發前本嫌棄夏日炎炎,認為有清潔工人已經足夠,亦覺得郊野與居於市區的自己無關。後來親眼目睹大自然的「慘況」,瞭解垃圾堆積的成因及對環境的危害後,終於覺醒。 | 不忍清潔工人如此辛苦,不忍遍地垃圾、變得滿目瘡痍的大自然心態出現轉變:原來並非工人們懶惰,而是工作量超出人力大自然亦是「家」的一部分,應愛護環境決心多參與清潔行動 |
4. 昇華技巧✨
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發現到,上品文章通常有一則共通點:立意深刻、以小見大✨說則簡單,寫來卻很難。有時候越是簡單的題目,反而會令同學陷入立意浮淺、體會虛浮的困境😦
例子可見教師會議簡報中「捐衣服」的例子,現摘錄如下,供同學借鑑一二:
❌「在這次活動裏,我看到其實有人真的想捐衣服出來,但那些衣服已經污漬斑斑,舊到不能再用的地步了,希望他們知道『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』的道理。」
以上例子所犯的其實是不少同學的通病🙅♀️對題意的理解僅囿於表層意思、物理層面🥶不僅是這道題目,在作答記描抒題型時這亦是常見弊病😨因此,若要避開這個失誤,同學可嘗試以下提議🙆♀️:
✅ 扣連「經歷」、「覺醒」、「體會」
✅ 聯想人生哲理、文化思想,引伸至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處世態度
✅ 結合出處,附以「推己及人」等儒家學說
❌ 只顧敘事、疏於說理抒發己見
❌ 空談道理,無相關經歷配合
5. 小結📝
記描抒題目是歷久不衰的經典必考題型,自會考開始,跨越多年時光,來到今時今日的 DSE,陪伴好幾代考生成長🌱🌴所謂「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🤟」,小編希望通過這篇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的心得分享,能讓各位同學更清楚了解這類題目的作答要求,向理想佳績邁進!🏆
訂閱免費 DSE 資源
不想錯過 DSE 考生必讀資訊、想獲得免費 DSE 學習資源?
hkdsegayau 已為你準備好!只須填妥 DSE 資源訂閱表格,便會透過電郵定期收到免費 DSE 學習資源。
這是完全免費的!
關注我們的 Instagram 動態
hkdsegayau 在 Instagram 定期分享 DSE 讀書心得、實用英文生字。
超過 14,000 位考生已經追蹤 hkdsegayau 的 Instagram 專頁了,你也不要錯過喔!
DSE 溫習筆記
與其自己花數十小時鑽研厚厚的教科書,直接溫習 hkdsegayau 的重點筆記一定更具成本效益。
現在的你願意為你的 DSE 成績、你的將來而投資嗎?